语言文化学学科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

教授 高山 知明 (日语学・日本文学)

[主 题] 从音的组成方式观察日语
image

说到日语,我想不少人会认为是由汉字和平假名,片假名组成的。但是,人自开始学习文字之前的幼儿时起,便不置可否地被强迫学习语言。那个时期,直接接触的是声音。 语言的础并不是文字,而是声音(只是即使是同样的语言,手语是以身体的运动发挥其机能)。当然,日语也不例外。

譬如,即使不会用汉字写"手机充电器",在日常生活中,也许并不那么感到为难。可是,假如某个单词的发音想不起来,或不清楚,那就是大麻烦了。可以说,即使是成年人的日语,声音发挥的作用之大,是文字所无法比拟的。

我的研究中心主题是有关日语发音的问题。 再具体一点来说,就是调查,解明日语从发音方面看是怎样组成的?并且其组成方式从过去直至现在这个期间发生了哪些变化。  即使是同样的日语,发音也在不断变化。我尤其感兴趣的是有关声音组合方式的变化。譬如,平安时代的"MUKUTUKEUOMOSARETE"中的"KEU"被认为当时读作"keu"。 这个时代,在一个单词中连续出现[eu]这样的读音并不稀奇,但后来它从日语中渐渐失去了身影。它的再次露面,必须等到"Deus(天神)"之类的外来语登场。就是说,声音的组成方式其原则发生了改变。

那么,怎样才能知道很久以前日语的发音呢?
当然,能够留下语音记录的限定在近代,因此不可能以其原有姿态去考察更久远时代的声音。可是,我们还是能通过种种间接的线索,在某种程度上窥见一斑的。

同时,语音的变化是一种复杂的现象,不能以向"发音趋向轻松"转变这样单纯的说明了事。 以身边的例子来说,年长的那一代人发音"FUNIKI",而年轻一代却成了"FUINKI",有了细微变化。数年前,一次课堂上我提问时,认为应读成"fuinki"(或者曾以为)的学生占了大半。 可以看作是"n"与"i"替换,而使发音产生相当大的差异,在日常发音中无大区别,说得极端些,即便是同样的发音,上一代人听到是"FUNIKI",而年轻一代听起来是"FUINKI",甚至有这种事态发生。可以认为,其背景之一是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,语速快的发音在会话中频繁出现。虽判定是语音的变化,但对其原形可追究到多少呢?这也是一大难题。

我希望,作为终极目标,通过语音变化这个现象,加深对日语和语言的了解。

l Contents Menu
ü